“27岁就当房奴”在于缺乏合理预期
杨 涛
面对同样的高房价,中外年轻人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。在过去3年中,英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由33岁上升至37岁。日本和德国为42岁,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也达到30岁以上。然而,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新近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,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,比发达国家要快一代人的时间。(《北京晨报》8月30日)
“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,比发达国家要快一代人的时间”,看来我们终于找到房价高企原因了,原来我们的年轻人想提前享福了,都挤着去提前买房了,把房价都挤高了。不过,讲这事前,我先讲个似乎不相关的事情。
就在8月27日,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晚对外通报,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撤销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企业名称登记,恢复其原有企业名称,即鲲鹏航空有限公司。原因在于伊春空难后,河南航空“给本来未在该公司投资的河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”。可就在2008年,正是河南省政府开出多项优惠措施、提供补贴政策支持,经过激烈竞争从而击败了多个省市,最终吸引了鲲鹏航空落地河南郑州。政府如此出尔反尔的行径,朝令可以夕改,让一个企业对前景毫无预期可言。
企业在市场上是看不清预期,公民更是在房市上看不清预期。北京的年轻人不在27岁当房奴,他们在33岁或者37岁恐怕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了。因为,他们工资的增长远远比不上房价的增长,这种房价增长是特别离谱的,几年内可以连翻几番。他们宁愿在27岁时当稳房奴,那是27岁时当房奴比起33岁或者37岁当房奴代价小得多。在2000年以前,人们并不急于买房,那是因为那时的房价上涨与工资的增长的是同步的;而在国外,33岁或者37岁当房奴,其原因也在于他们的房价增长与工资增长也是成比例的。人们对于今后的房价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,当然,他们宁愿透支今天的财富和精力,也要先置下产业。
这种预期的不稳,跟政府有极大的关系,一方面,政府控制了城市土地的供应,并且利用土地来经营财政,拍卖出一个又一个“地王”,房价不攀高才怪;另一方面,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却供应不足,那些面对高企的房价叹息的人,无法住入政府的保障房中。在这种对未来没有合理预期的情形下,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自救,就是在房价节节攀升的时候,赶紧做起房奴来。
相对于那些认为中国人年纪轻轻就买房,抬高了房价的观点,我倒觉得这是倒果为因。分明是,政府和开发商合谋之下,为了地方财政和利润,把房屋当作最后的生钱机器,无限度地抬长房价,才迫使年轻人不得不在27岁无奈地当上了房奴。健全法治、发展民生,让各阶层在房地产市场上平等博弈,使得房价的增长在人们合理预期之内,才能真正将我们一代人从房奴中解放出来!
评论